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新聞 > 中國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之路——四川篇

中國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之路——四川篇

2022-03-04 13:37:56

世界一半的筆記本電腦芯片在四川封裝測試,全球50%的蘋果平板電腦在四川生產,微型計算機年產量達到全國的五分之一……近年來,四川省電子信息產業頻頻在世界范圍內刷出“存在感”。

另外,四川省還是一個有著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985、211高等院校,以及眾多央企、***級科研院所的省份,這些底蘊深厚的科技力量,都是四川省可以在傳感器產業領域大有作為的基礎。

在《四川省傳感器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簡稱“《規劃》”)中獲悉,四川省以“重點發展航空、航天、軌道交通和汽車等特色優勢行業的高精度專用傳感器;突破發展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等工業制造領域的高性能工業傳感器;培育發展生命監測、醫學診斷等醫療健康領域的新興生物傳感器;融合發展智慧城市、智能穿戴等物聯網領域的新型智能傳感器”為發展思路,打造以成都為核心聚集區,綿陽、德陽、遂寧、宜賓、瀘州等為協同發展區的“一核引領,多極協同”產業分布格局。

另外在推動傳感器產業發展中,《規劃》還部署了多個重點任務,其中包括建立傳感器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傳感器領域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打造產業集聚區,完善金融配套,建立四川省傳感器產業聯盟等方面。

感知芯視界編輯部梳理發現,目前四川的傳感器產業鏈相關企業重點集中在成都市和綿陽市,兩地均有深厚的科研和人才聚集基礎,智能終端應用方面均有龍頭企業引領,應用場景十分豐富。篇幅有限,本文將從成都市和綿陽市兩地分開梳理,希望對讀者有所裨益。

成都概況

成都是我國的重要軍工制造、科研的高地。成都在傳感器研發、設計、材料等領域已取得一些成效。在汽車、物聯網、新工業制造、軍工等傳感器的主要應用領域已形成一定應用基礎和技術優勢,并集聚了一批自主創新能力較強的高新技術企業,能與傳感器產業形成聯動融合、協同創新。

產業集聚和生態

德陽高新區“西部傳感谷”

德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于2015年9月,其前身是1991年成立的四川廣漢經濟開發區。歷經20余年發展和變遷,2015年經國務院批復升級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產業基礎——重工業是德陽的代名詞,作為中國重大技術裝備制造基地和全國三大動力設備制造基地之一,擁有重工企業中國第二重型機械廠(中國二重)、東方汽輪機廠、東方電工廠、宏華石油等大型企業。德陽著力培育新能源裝備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材料、醫藥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是***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和中藥現代化生產基地。雄厚的工業基礎,奠定了德陽在中國西部重要工業城市的地位。

2021年12月13日,“中國西部傳感谷”正式落戶四川德陽高新區,國內傳感產業發展再添生力軍。同時,還成立了西部***傳感器產業智庫。四川省傳感器創新中心分中心、四川省傳感器產業孵化中心也正式在德陽高新區創新創業中心揭牌。

總體規劃——中國西部傳感谷將圍繞“一個戰略定位、兩大發展目標、三大重點方向”的總體規劃,打造西部智能傳感谷。力爭到2025年,智能傳感器產業規模超30億元,重點建設和培育3家以上產值超5億元企業和一批“專精特新”智能傳感器設計、制造、封測和系統集成的中小型創新企業;重點發展汽車應用類傳感器及相關電子元器件;提速發展高端軍工航空類傳感器及相關電子元器件;培育發展高性能工業應用類傳感器及相關電子元器件。

主要研發機構和骨干傳感器企業(不完全統計)

電子10所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研究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創建于1955年5月,是新中國成立后建立的***個綜合性電子技術研究所,屬***一類科研單位。十所主要從事航空電子、航天電子、通信、偵察對抗、識別、雷達等領域電子系統工程及設備的研制和生產,各專業領域在國內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和主導地位。

中電科29所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位于四川成都,是我國***早建立的專業從事電子信息對抗技術研究、裝備型號研制與批量生產的骨干研究所。在設備方面,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電子專用設備研發團隊研制成功波長254nm(納米)的實用深紫外光刻機,一舉填補國內商用化深紫外光刻機的空白,可低成本解決500nm以上器件的高效復制,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成都亞光電子股份公司

成都亞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原國營亞光電工總廠(電子部第970廠)改制成立。970廠建成投產于1965年,是中國***早的半導體器件專業生產企業之一。主要產品門類:微波半導體器件;微波混合集成電路;厚薄膜混合集成電路;塑料封裝晶體管;金屬封裝晶體管;符合國軍標要求的高可靠半導體器件;表面安裝半導體器件;移動通訊器件與系統;防盜報警器材與系統;有線電視器材與系統等。

德陽烯碳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4年,注冊資本1.5億元,四川省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理事長單位,是全球領先的石墨烯技術解決方案提供者及石墨烯材料供應商。公司自主擁有20多項石墨烯制備及其應用專利技術,開發了高導電、高導熱石墨烯、高阻隔性石墨烯、多官能團石墨烯等產品,全面覆蓋了石墨烯下游應用產品的各個領域。

芯進電子

成都芯進電子有限公司(CrossChip Microsystems Inc.)成立于2013年,公司總部位于天府之國四川成都,并在深圳,上海等地設立有分支機構。芯進電子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從事集成電路設計與銷售。產品線有:各種類型的霍爾效應和磁阻效應的傳感器芯片,電流傳感器芯片,電機驅動芯片,LED驅動芯片。

凱天電子

航空工業成都凱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國營***六一廠),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下屬的科技型子企業,入選國務院“科改示范行動”,成為全國204戶科技創新改革示范企業之一。自1962年成立至今,始終堅持“技術創新控核心,深化改革提效率,融合發展拓產業”的專業發展思路,以傳感器核心技術為基礎,衍***展研制了大氣數據探測、位置檢測與控制等系統。

阿旺斯半導體

公司主要從事傳感器機械加工、電路生產、傳感器儀器大規模生產與組裝,以及在亞洲及非洲銷售,是高新區重點企業。露點儀是能直接測出露點溫度的儀器,是目前國際上***的濕度傳感器技術,即便傳感器暴露在液態水的極端條件下也可恢復正常使用。

成都士蘭、成都集佳

作為士蘭微電子在成都的制造基地,成都士蘭、成都集佳積極進行技術創新和拓展研發,承擔了士蘭微相當部分的硅外延片制造和功率模塊、功率器件、MEMS傳感器等產品的封裝測試業務,同時成都集佳還充分利用其技術和成本優勢積極為國內外品牌企業提供封裝代工服務。

因篇幅有限,除以上梳理外,比如成都還有伊貝基科技、知微、科銳、費恩格爾微電子、維客昕微電子、威斯特、納杰微、國騰集團等優秀傳感相關企業。

人才與扶持政策

近年來,成都市積極發揮自身能動性,加快建設全國創新人才高地。截至目前,成都人才總量已攀升至587.6萬人,其中各類重大人才計劃專家3788人。成都榮登《財富》雜志“大學生和青年求職者吸引力城市”榜首,連續3年榮獲“中國***引才城市”獎、蟬聯“外籍人才眼中***吸引力的中國城市”。

縱觀成都的人才政策體系,從給政策給優惠的“1.0版”,到搭平臺給機會的“2.0版”,再到近期,成都推出《成都市人才發展“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和《成都市建設全國創新人才高地五年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新政將推動人才開發路徑從“TO C”向“TO B”轉變。“TO C”,政策直接作用于人才;而“TO B”,政策將賦權用人主體、賦能創新平臺。

創新平臺與環境

環境與平臺,對人才來說意味著機會與土壤。當前,成都正加快建設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在布局創新源頭、打造創新平臺上奮力求解。成都打造的各類創新平臺,正是要為各類戰略人才栽好棲息的“梧桐樹”,打造創新策源地。

比如,高能級創新平臺——成都高水平建設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聚集了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等大科學裝置、生物***等12個***重點實驗室等此外,成都還聚焦空天科技、生命科學、生態環境等戰略優勢領域,全面啟動天府實驗室建設,建成了126個***級創新平臺。再如,創新創業孵化平臺。還有校地院企協同創新平臺。

綿陽概況

綿陽是中國***科技城、四川第二大經濟體和成渝城市群區域中心城市。

產業基礎和配套優勢

上世紀90年代,我國***的核武器研制生產單位——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整體搬遷至綿陽。這所“兩彈一星”功勛研究所的扎根,為綿陽帶來了雄厚的軍工科研資源。

不僅如此,以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和西南磁學研究院為代表的18家國防科研院所,也為綿陽的科技發展輸送了強大的科研資源和人才支撐。進而,綿陽市在核物理及其應用、空氣動力學、磁性材料、光機電一體化等研究領域代表著中國一流水平。

技術起點高,產業發展融合度大。綿陽作為***重要的軍工科研制造基地,具有雄厚的科技實力,在射頻識別、無線傳感器網絡、物聯網系統集成等方面掌握了一批核心技術。

近年來,長虹、九洲、中物院、西科大、凱路威、維博、靈通電子等單位持續跟蹤物聯網技術和市場發展動態,并致力于物聯網設備和系統解決方案的開發,具備了較強的整體解決方案能力。

在傳感器產品開發方面,綿陽具有國內領先的MEMS加工中心、工藝能力和微機械工藝試驗條件。游仙高新區作為綿陽新材料產業聚集地,集聚了東材科技、開元磁材、聚合新材料等一批企業,累計發明專利近300項。

骨干企業和機構(不完全盤點)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創建于1958年,是***計劃單列的我國***的核武器研制生產單位,是以發展國防***科學技術為主的集理論、實(試)驗、設計、生產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院。中物院設有科研機構、技術保障等單位,主要從事物理與數學、力學與工程、材料與化學、電子與信息、光學與電氣工程等學科領域的研究及應用,是專業門類齊全、先進設備與技術保障能力相配套的大型科研生產基地。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

于1968年2月組建。經過40多年的建設,氣動中心建成為我國***的大、中、小設備配套,低速、高速、超高速銜接,風洞試驗、數值計算、模型飛行試驗三大研究手段齊備,氣動力、氣動熱、氣動物理等研究領域寬廣的***級空氣動力試驗研究中心。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由1977年11月成立的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代號:中國兵器工業第五八研究所)改制而來,隸屬干中國兵器裝備集才有限公司,坐落綿陽市。成立至今,形成以信息與控制技術及產品研發為主業,武器裝備、智能制造、智能傳感,輻射監測為重點應用領域的高科技企業。

九洲北斗

主要定位于北斗終端設備研制、系統開發和集成、運營服務,重點面向安全監測、應急指揮、智能車聯等業務領域,現已形成了覆蓋上游模塊、天線;中游設備、終端;下游系統集成和運營服務的全產業鏈布局,致力于成為國內一流的“時空信息裝備提供商”和“時空大數據綜合運營服務商”。公司是中國衛星導航協會副會長單位、四川省北斗產業聯盟理事長單位。

維博電子

維博電子是***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電量隔離傳感器、智能電量變送器、各種檢測儀表等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維博公司具有雄厚的研發和生產實力,于2021年成功入選工信部***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已累計獲得***專利110余項,其中技術成果40余項,“維博”商標2014-2017年連續被評為四川省著名商標,產品遠銷國內外。

長虹控股集團

創始于1958年,是一家集智能家電產業、核心部件產業、IT服務產業、新能源產業、智能制造產業為主的綜合型跨國企業集團,旗下擁有五家上市公司、兩家新三板公眾公司,創新產品及業務遍布160多個***和地區,服務已超2億多用戶。當前,正加快實施面向物聯網的數字化轉型,并朝著“成為全球受人尊重的物聯網科技企業集團”奮進。

開元磁性材料有限公司

是一家專業研發、生產MnZn軟磁鐵氧體的高新技術企業、中國電子百強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示范企業”等。公司生產的高性能MnZn功率及高導軟磁鐵氧體磁心元件,廣泛應用于通訊、數字影像設備、汽車電子、綠色照明、航空航天、新能源、計算機及家用電器等電子領域。公司還可根據用戶的特殊要求設計和制造各種類型的磁材產品。

人才與引進政策

據說,全國有兩個地方,院士多到要用大巴一車一車裝。一個是開會時候的北京,另一個就是日常的綿陽。截至目前,在綿“兩院”院士占在川院士人數的一半。截至2020年底,綿陽擁有***級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學等高等院校15所,兩院院士28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800多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3.7萬。

近年來,綿陽市加大了制度創新的力度,相繼出臺了“1+20”人才新政,實施“科技城人才計劃”引人才、“綿州育才計劃”育人才、“***科研人員激勵計劃”用人才,每年拿出6000萬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逐步形成具有含金量和吸引力的人才政策體系。據統計,近8年來,綿陽累計投入人才發展專項資金近4億元。

未來發展目標

依據《四川省傳感器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 年)》,四川省傳感器產業力爭到 2023 年,打造門類齊全、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的“材料+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系統集成”的傳感器全產業鏈。依托“一核多極”的特色產業優勢,發展形成多個特色鮮明、技術領先、產業聚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傳感器產業園,打造國內傳感器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新高地。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時間聯系我們刪除。本平臺旨在讀者提供行業研究型深度資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感知芯視界立場。